出生头几年,宝宝的成长指标最受爸妈关注,长高了多少、增加了多少重量、牙齿出了几颗、会做什么动作、说话流利吗、和人交往顺利吗……,无一不是养育的重点。我们将就此进行一系列的探讨,以让0~3岁的爸妈有所参考,养育一个健康的宝宝。
小宝宝出生后,刚睁开眼睛,周围人就会评论宝宝眼睛的大小,眼睛像爸妈的哪一方,甚至会指出像哪像一辈人,他们也会非常关心宝宝的眼睛是否清亮;同样,对宝宝的听力,爸妈也是很关心的呢,像小摇铃,想来是每个家庭都会必备一个的吧。
那么,我们就分别来谈谈这两个方面吧:
新生儿就能分辨不同的音色音调
刚出生的宝宝,他就能分辨不同的音色音调;
到了8~12周,当他听见轻柔的旋律时能停止不安的动作和哭叫;
8~20周,宝宝会对兴奋或熟悉的声音产生反应,宝宝喜欢微笑、呱呱声,喜欢听歌、会转头寻找声音;
8~12个月,宝宝则开始呀呀学语,能够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自发地手舞足蹈;
10~12个月,他还能用不同方式敲打、摇动物体,喜欢模仿听到的各种声音;
1~2岁,明白“不”、“再见”、“谢谢”等简单词汇,会有意识地叫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;
18~24个月的宝宝喜欢儿歌、讲故事,开始学唱歌,到24个月左右还会说简单句;
2~3岁的他,喜欢听语音语调有起伏的故事,开始表现出对某些音乐的爱好并尝试随音乐跳舞;
3岁以后,会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节奏,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。
所以,爸妈一定要在宝宝出生后的头三年,给予宝宝足够的关注,才能让宝宝的听力发展得更好。
听力障碍要早发现
如果宝宝有听力障碍,那对宝宝的语言能力也是会有影响的,所以,一些必要的检测也是需要我们做的,它包括院方检测和家庭自检。院方的检测和防治在孕期就会有开展,在宝宝出生后的住院期间,则会有次听力测试,被称为新生儿听力筛查。出院后,宝宝的系统保健,都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的,被称为儿童系统管理,目前在大城市里都是分成三级网络系统管理,有效监控着宝宝可能出现的各类异常情况。